头部保护
 眼睛保护
 呼吸保护
 听力保护
 身体保护
 手部保护
 足部保护
 雨衣雨披
 服 装
 防静电系列
:上海徐家汇宜山路710号-108门
:200233
:021-61999585
:021-64641351
:35634800@qq.com
:http://www.shcllf.com.cn
 
 
 
城市规划与营造建筑安全小气候
【作者:】管理员  【发布:】2009年9月21日  【浏览次数:】1583
      如何重新认识城市规划设计潜伏的致灾隐患呢?建筑物的安全,应该说一直是规划设计界所关注的。无论是规划师、建筑师、工程师,一直实践着按国家规范及设计标准完成项目设计,可以这么说,常规条件下项目设计是安全的。然而,对于人们尚不知晓的灾害,过去的规范在客观上就存在欠缺。进一步讲,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城市规模越来越大,大城市已愈发脆弱。过去安全的系统可能会失稳,过去完善的设施可能会成为摆设或不安全的。 
  国内外与建筑有关的灾害事件无休无止,而建筑的卫生设计,在城市管理的层面长期被忽视,应该令人们猛醒,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,重要的是促使住宅及居住区规划设计“心中有数”。虽然,不应该仅仅从一个香港淘大花园,就全盘否定住宅设计的质量与水平;但冷静思考会发现,建筑在许多方面被非典上了一课,我们并未在总体上真正建立起城市减灾与城市安全的意识。为此未来安康住区设计要求建筑师要有新观念;要提高建筑规划设计者的安康意识,建筑防灾学与建筑卫生学是必补之课。 
  城市建筑的安康设计属于正在研究探索中的新事物,它既是现有技术规范层面上的设计工作,又是新的设计理念,这就需要纳入到城市防灾规划及安全设计方法论中。城市灾害学原理就是亟待完善的,与建筑安康设计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,它是城市学与安全科学技术交叉后的新学科,所以其学科建设应遵循如下原理: 
    一、应急决策原理 
    城市减灾对策有技术性措施和社会性措施两大类,而城市灾害应急决策属社会性措施。它强调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网络及预警预案,在灾害事故到来时能有效地指挥管理,使政府及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按预案要求有计划地避难、救灾,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控制灾情,应急决策即按应急法令办事。规划师、建筑师尤其要按防灾要求制定应急规划,如现代化城市应急救灾,必须具有便捷畅通的道路系统,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。这些。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很欠缺,不少新区规划也缺少此内容。 
    二、综合防护原理 
   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任何严重城市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都不可能是独立或单一现象。因此,应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评价,使之具有总体和综合的特性,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防灾对策和措施,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。它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。城市防护与减灾的综合性原理,本质上是要求建立统一的城市综合防灾体制。对此,不论是对战争的防御,还是对灾害的防抗,都要走上整体化和综合化的道路。鉴于两种灾害有着多方面的共同性,又同样关系到城市总体抗灾抗毁能力的提高,应进一步将城市的防护与防灾功能统一起来,形成一个统一领导下的城市综合防灾体制。这将使城市在任何情况都处于强有力的防灾体制保护之下,在安全的环境中得到保存和发展。城市防护与防灾功能的统一,完全可能出现“1+1>2”的结果。 
    三、可控性原理 
    有效的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属于大系统范畴,必须实行分层控制,并加强系统反馈机制。其系统控制功能有:把握城市危险源的事故信息;把握灾害事故危险分析技术,加强城市的本质安全化建设等。具体讲,实现城市防灾减灾的可控制性要重视如下几点:(1) 事故与灾害的计量,重在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缺陷提出安全改进措施;(2) 安全风险评价,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城市系统中潜在的事故危险;(3) 城市防灾减灾强调可控制性,它指危险本身的一种固有特性,它反映了控制投入与系统总价值的比例关系;(4)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城市安全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措施,安全控制要求从本质上去认知事故,从而使安全控制更具有工程意义,城市设计的安全性、城市建设的安全性都成为城市安全的基础保障条件。  
  应急预案。人类防范事故的策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,以城市为例,从事后型的“亡羊补牢”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,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系统科学的方法论,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城市灾害学,都体现了当代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、危机局面上的能力。城市减灾应急预案,即指面对城市突发事件如自然巨灾、重特大事故、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、指挥、救援计划等。它一般应建立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之上。它的几大重要子系统为:(1)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;(2)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;(3)综合协调,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;(4)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;(5)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。建立城市防灾应急预案计划的基本思想有两点:其一,必须建立城市的最大风险评价体系,这就要求把握城市所有灾害状态及其隐患程度,从而模拟出城市在最大危险图景下人员伤亡及其损失度;其二,城市应急预案必须是多方案,必须有对应不同灾种的特性预案,必须是操作性强,并能够分层、分级别管理实施的,否则将无从动作。 
  要营造建筑的安全小气候,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安康设计,更在于对周边环境到位的城市安全设计。从城市备灾角度看,现在的中国城市应考虑设防灾公园,这绝不是要再建什么新设施,而是要在做城市广场,城市公园时充分考虑其防灾功能。
 
 
地址:上海市徐家汇宜山路710号-108门面(桂林路苍梧路中间,新跃仪表厂厂门旁边) 邮编:200233
门市电话:021-61999585 传真:021-64641351 联系人:张月琴 18917360429、13816219760 章志东 18916780388、13817916962
MSN:zhangzhidong1980@hotmail.com E-mail:35634800@qq.com QQ客服:35634800 网站管理